目前分類:社會時論 (4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相信我們這個年紀的人,都有個共同的記憶,就是春節回家,每年都要排隊買車票。不管南下或北上幾乎都免不了,排隊的確很累,因此政府就不斷的改進,由電話購票,再進化到網路購票,改善每次排隊的時間。基本上來說,當時我們排隊買車票是為了年節回家團圓,看看年邁的雙親,享受天倫之樂。
     曾幾何時,你見到大街小巷,到處排滿了隊伍,是買蛋撻、蛋捲,這一股熱潮大概持續了數月,就慢慢收歛到絕蹟了。不過,昨天報載嘉義又再度出現蛋捲的排隊潮,著實讓我想不通,想要藉這項議題來探討一下為什麼有人為了一盒蛋捲願意去排個半小時或一、二小時的隊呢?
     第一項我能想得到的是蛋捲超級好吃,否則,我真的無法想像要浪費如此的時間成本去排隊。其實,深層的去思考這種現象,我覺得我們這個社會的確是需要一股龐大的反省力量來作實際的修正,否則,我真的覺得我們下一代不知道會是如何的模樣。
     現在這個社會是個"跟瘋"的世界,說跟瘋其實就是"一窩瘋",尤其是我們台灣人,更是如此,從早年我們年輕時的養鳥瘋,到後來的蛋捲瘋,蛋撻瘋,奶茶瘋、、、,再再的顯示這股歪風,傳遍全台各地。也造成一堆人因為投資這些跟瘋產品而血本無歸。你可能想問,為什麼有人這麼笨,會去投資這種一窩瘋的東西呢?這就是問題的本質了,因為這些人在作投資前沒有深入的暸解產品,也不知道產品是有壽命與週期的,只看到目前一堆人在排隊,就以為我找到了一個大利基的產品,立刻投入,殊不知台灣人善變的本性就造就了往後的失敗。
    再來,現在的社會文化是膚淺的,表面的,姑且叫它浮萍文化吧!你一定跟我一樣會常常碰到現在的年輕人,不管在餐廳或公共場所,一定先照個像,表示我來過這個餐廳,點過什麼菜,立刻就傳上facebook去告訴好友,或到過什麼遊樂地點,也立刻傳給朋友表示我有到此一遊哦!完全沒有好好享受美食,並且彼此作深入的話題溝通,只在聊一些那裡有吃喝玩樂,八卦是非之流。絲毫沒有深度的探討年輕人的胸襟與理想,一切都像浮萍一樣,沒有根,隨波逐流。
     由於媒體與網路的發達,造就了一群"比較族",我們以前,不管你想要與同學或朋友聯絡,只有寫信或見面,但要寫封信或見個面可要相當的費時、費力。但現在網路傳播只要一指按下去,對方在數秒之後就收到你傳來的資訊與畫面,立刻可以與他自己的同類物品比較,包括吃的、穿戴的、用的,馬上作比較,一旦發現你的東西比他新、比他炫,他就立刻想辦法去買,達到他再向下一個朋友或同學去炫耀展示。另外就是在網路上比價錢,只要便宜,就揪團去買,至於是否實用,就再說吧!
     因此,你會發現這年輕的一代,幾乎個個追求名牌、美食、,華服,殊不知這些東西並不能真正的代表你的身份地位與能力,只有自我滿足的消費認同感,因為某某某有了,所以我也要有,否則就被認為趕不上時代潮流,而被淹死在沙灘上了。
     如果我們每天滿腦子裡都裝的是這些無根、膚淺、幼稚的東西,我們的社會怎麼會健康,又怎麼期望能給下一代一個好榜樣呢?因此,我真心的奉勸排隊的朋友們,那不過是一包蛋捲,再好吃,也不過是滿足你五分鐘的食慾,值得你用可貴的三十分鐘或一小時去排隊等候嗎?從現在開始讓我們走出那無根文化的浪費,學著作些更深層的省思與探討,為我們的下一代作點什麼吧!

偉蘭炫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兩天又有一位博士美女,為了升等的壓力,喝了五瓶紅酒,噎死在馬桶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這個社會真的病了,既然讀到了博士,卻仍然無法做好自己的壓力與情緒管理,到底是誰的錯。
     我可以大膽的假設這位博士一定是從小到大,在學校裡面必是品學兼優,在家裡也必定是受盡呵護。所以,在遇到壓力時,就無法疏解,跟本就不知道如何去面對,卻只有借酒澆愁。真是可惜,好不容易讀到了博士,也找到了大學的教職(要知道現今有多少的碩、博士都在待業中,他們失業的比例比大學畢業生或高職生還高。),羨煞多少人啊!她卻這麼的意外結束自己的生命,何其可悲、可痛!
     在此,我必須要向所有的父母們呼籲,不要再把孩子當寶了,快放手,讓他自己去面對環境、問題與現實的挑戰。既使是幼稚園的小小朋友都一樣,我們大人只要站在外面看著他與同伴玩,既使跟同伴吵架,只要沒有互相傷害的動作,都應該由他自己去解決。如此,從小開始他就會去學習面對人際關係該如何趨吉避凶,該怎麼樣處理。你要知道一旦大人去介入,就會使整件事情變的不是小朋友之間的小事,造成你的小朋友自覺有父母為靠山,對事情立刻產生了質變,本來是他的錯,他也可能因為你大人介入而不承認錯誤,這些認知的誤差將會逐步、逐年的增強,終至無法收拾。一旦錯誤的觀念養成,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改變。
     另外,我們近來也頻頻的從媒體上看到,有多少父母為了自己孩子的問題去找老師,老師當然不會全都沒有錯,但太多的案例在我看來應是孩子受到家庭過度的溺愛,完全忽視老師的尊嚴,要知道,老師也是人,也有情緒,過度的去挑戰老師的耐性,對老師是不公平的。也難怪現今很多國高中的老師都興起不如歸去的感覺,那股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毫氣,早就不知到那裡去了。要不是為了熬年資,等領退休金,早就不幹了。有了這樣的心態,你想想教學的品質又如何去要求呢?
     說了這麼多,我認為我們整個的社會、家庭與學校的價值鍊完全走調了,家庭過度寵愛孩子,造成學校教育因為顧忌家長的感受與反應也作了不對的修正,而整個社會也因為過度的強化人權,又使得家長認為受到了鼓舞,如此的惡性循環,受害的是誰?是不言可喻了。
    再次的呼籲,不管是家長或老師都要放手,讓孩子在學校的這個準社會裡去培養他的社會性,以及面對問題的解決辦法,碰到壓力的疏解管道與方法。不能一味的反對任何的壓力來源或問題來源,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將來孩子出社會時,有誰會再呵護你?這就是孩子未來要面對的,不如早一點在學校這個準社會或小社會裡由老師監督下去發生,到了出社會時,那一切的殘酷事實不會一下了壓垮了或壓死了一個前途無亮的年輕人。


偉蘭炫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兩天有位中山大學的女學生,因為柴山的彌猴太過囂張,不但經常到她們宿舍去偷吃東西,甚至會自動破壞沙窗進到房間,這可真把這些小女生給嚇壞了。大家試想一下,如果那一天你睜開眼睛看到一隻猴子在你們家翻箱倒櫃,你會怎麼樣?你吼它、罵它,它可能還不鳥你呢!
  我充分的相信,這樣的事是經常發生在這群小女大學生的身上,而反應給學校多次,學校也無能為力。才會逼到小女生寫信給總統,各位試想一下,我們的總統一天有多少事要去管理與決策,怎麼可能還有時間去管猴子的事呢?因此,想說這是有關學校的事,順理成章就交辦給教育部,而教育部想這猴事又干我們人的教育何事,當然就交給管動植物的農委會了,而農委會也想的簡單,叫人不要餵食就好了,這樣這群猴子就不會再來騷擾你了。這也言之成理,殊不知猴事如果這麼容易就解決了,也實在不必這麼大費周章的到處陳情了,對嗎?我真的建議農委會派一個官進住中山大學,實際上去體會一下這個恐怖的情景,再作出報告,題目是作為台灣彌猴給人類帶來這麼多麻煩的省思。
   這真是在說笑話,彌猴如果能省思,我們大概現在是被猴子統治並保護的動物了。台灣彌猴聼說是我們的本土物種,因應什麼華盛頓公約(如果我沒記錯),我們要把它們列入保護動物,是不能殺害、圈養的。因為要表示我們的文明,除了這群猴子,我們還保護數百上千種的動物,像従小我們就知道它是壞鳥的麻雀也在保護之列,也難怪現在你到農村去的時候己經看不到稻草人了,因為麻雀也已經知道你們人類自己訂了一條法律--就是保護我們麻雀,所以一到水稻快成熟的時候,田裡面就綁上一條一條的銀色塑膠帶、更奇特的還有CD片,藉著反光的效果來嚇退這群不速之客。不過,好像效果也不張,弄得農人只得在田邊搭個小棚,準備一堆的衝天炮來轟炸麻雀,如此的耗時傷本,不知道農委會會不會說,如果水稻不要結穗,麻雀就不會來了。
   再看另一個例子,我家附近的國父紀念館,因為鴿子太多,而且都停在走廊的樑柱上,三不五時,你經過下面,就會受到鴿糞的攻擊,因此聰明人就想出了辦法,在樑柱上竪上長釘子,讓鴿子無法停留,不過據說效果並不十分的明顯。
   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呢?為了表示我們的文明加遵守國際的遊戲規則,就這麼的讓猴子、麻雀、鴿子欺負我們,牽著鼻子走嗎?為什麼人家澳洲可以在每年的固定時間撲殺過剩的袋鼠,世界上也沒有人攻擊他們。我們為什麼不能有樣學樣呢?農委會真該作的是統計這些保育類的動物有那些是過剩,而又造成農損多少,有了數字就可請立法院諸公,修改法律,讓某些動物作適度的抑制繁殖,對動物有了保護,也保護我們自己免於恐懼與損失的權力。趕快作吧!不然未來眞有一天台灣彌猴多到到立法院去拿議事槌就不好玩了。


偉蘭炫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些曰子以來,日本的地震加海嘯造成核電廠的輻射外洩問題,讓我們的同胞每天都活在恐懼之中,大家都在問輻射塵會不會來台灣啊?台灣自己的核電廠安不安全啊?紐約時報也來湊一腳,說台灣的四個核電廠是均在地震帶上,而全世界如此的核電廠共15個。這真是把所有的台灣人更嚇壞了。
我不是核能專家,也不是特別勇敢,但是我想従另一些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第一個我們必須瞭解輻射不是核電廠的專利,我們每天都曝露在不同劑量的輻射當中,像坐飛機,抽煙,吸二手煙,照X光,更厲害的電腦斷層掃描。有沒有醫生告訴你作一次電腦斷層掃描所承受的輻射,據新英格蘭雜誌的推箅近乎於一個人站在長崎廣島原子彈爆炸點一至二公里的地方所受的輻射量。那麼如果每年都作體檢的人是否應該有極高的致癌風險呢?這項思考方式會讓多少依靠體檢來賺錢的醫療院所損失多少?我想這也許是他們不想把事實告訴你的主要原因吧!
全世界目前有四百多座核電廠,但人類卻只經歷過三浬島與車諾比的過去事件,加上這次的福島事件。如果純粹只從事件本身來看,我們實在累積的經驗不夠,所以很難有一個公正又公信力足夠的機構可以告訴我們核傷害的真正數據,那怕有專家想出來說或討論也被現今的輿論與民粹給嚇到不趕開口吧!
第二點我想要討論的是機率問題,恐怕學過統計、品管的人不會把這個問題稱作機率而應是可靠度(reliability)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做任何事都有風險,就算我們走在路上都有被車撞的風險,坐車也有坐車的風險,這些風險數字是従長期的統計得到,是不能夠做實驗的,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去承受這項實驗的結果的。同時有些產品也是一樣,你是無法去作100%的檢驗的,像做槍械彈藥等武器的工廠,你是不可能將所有的產品都去測試看看它會不會有問題。這樣你就永遠作不出產品來了,因為你在測試中己把它打完或發射完了。不是嗎?核電廠的安全也是一樣,你是不能作實質的測試的,只能在假設的條件下來作檢驗,而假設的條件就是目前最大的爭議點了,什麼條件最重要?現在大家都會告訴你地震或海嘯,但實際上必須是要有經驗的專家去想定的,但問題又來了,因為真正經歷過這種意外的專家實在不多,要如何去作到100%的想定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它是一項工業產品,沒有任何一樣工業產品是十全十美的。所以現在我們要求台電或任何機構保證沒有問題似乎是不公平的。那麼就有人認為應該停止使用核能,改用所謂的替代能源。很不幸的,目前任何的替代能源都無法像核能的低成本(所謂的內部成本)、低汚染、低碳的排放量。再加上我們目前台灣的地狹人稠,要再建火力、風力等發電廠實在不容易。
我建議我們的政府應該用最大的誠意與透明度,先把所有的核電廠想定的安全條件向全民公開,同時也將其他電廠的汚染程度,原料對外的依存度,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產業的計劃等數據全部攤在全國同胞眼前,讓大家自己做抉擇,看是要如何的去過未來的三十年,如果大家決定要放棄核能而不在乎傷害未來的產業發展與所得的提高,那是我們共同的命運,所有人都必須接受,不再有埋怨。讓我們同舟共濟,督促政府來公開數據,不要讓無聊的政客們天天用這個議題來消費與浪費全民的寶貴時光。


偉蘭炫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終於在報上看到司法院公佈了近三年的法官錄取記錄,以去年為例共取146人其中30人為應屆畢業生,而其中53%為21到26歲的年輕人,這真的就像司法院自己說的家門->校門->衙門。目前司法院說他們也在傷腦筋看看如何能提高這群新血的裁判素質,也有想法將把律師任職六年轉考司法官的年限改成三年。但司法院卻沒有告訴我們這三年經驗的律師平均年齡又是多少呢?
我相信這個社會上期望法院會還給我們公道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但你怎麼知道承辦你這個案子的法官卻是個娃娃法官呢?試想一個車禍的案子交給一個沒有駕照的小女生來審理,那個恐龍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也因此一大堆人再上訴二審造成大量的惡性循環,也大量的浪費人民的納稅錢來養一批或訓練一批毛頭小子,直到他或她有足夠的人生經驗與閱歷才能真正的做好他的工作。不過,這要等多久呢?
我不是學法的,但也許因此有幾個不同於法律人的想法來建議司法孝試:
1、為什麼應屆畢業生有這麼高的比例,想必是剛剛正在學校唸的跟考他的試題接近,所以題目的解答也容易讓閱卷人青睞。従另一個角度來看,是否出題的委員也剛好是他們的上課老師,我絕沒說洩題的可能,但因才上過課記憶猶新答題也自然流暢。所以是否可以每年每次都更換出題委員,而不是侷限於某幾位名校或名師身上。
2、像我們學管理的在大四或研究所必修一門個案研究(case study),我不清礎法律系是否有這門必修課,但至少在出題時多出一些與現實狀況相關的情境題,這樣至少可以知道考生是否有某些經歷或判斷能作為將來審判的依據,否則永遠是知法用法,沒有恐龍判決大概也不可能了。
3、這部份就涉及到制度的設定,我們是否可以讓法律系的畢業生在畢業後必須經由二、三年的工作經驗後(繳交証明)才能參加考試,我不是要他們到法律事務所去實習而是各行各業均可,然後我們考試時再分成一般債權債務、刑事、醫藥、商務金融(這是最簡單的例子,相信一個法律系的畢業生可能連借貸都搞不清礎又如何審理金融方面的案件呢? )、、、等類依當時之人才需求再來確定錄取人數。這樣再經過訓練與養成相信恐龍判決應會減少。
以上三點是本人今早看到報導有感,希望司法院能打破多年來只有法律人的思考,用一點我們管理的觀念來作修正相信是我們全民之福。


偉蘭炫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