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論述與心聲 (27)
- Jul 24 Tue 2012 16:31
可悲的媒體現象
- Apr 22 Sun 2012 14:53
一則小故事,發人深省!
- Apr 21 Sat 2012 16:51
是誰的人生?
這是個奇怪的話題,為什麼要問是誰的人生?因為一個正常的人都一定會有相同的答案,那就是自己的人生。
可是,從我們這一代以後,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會感受到,越來越多的父母把他孩子的人生,當成自己的人生。我實在不願意説他們不對,因為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但把他自己這輩子無法達成的期望轉嫁到他孩子身上,不斷的要求教育制度改善,再不斷的要求孩子去努力,每天怪東怪西,自己從不好好的反省,也無法讓孩子在家庭裡得到應有的教養,每天只要孩子課業或成績不錯,就任由小孩自己去決定他的是非或價值觀,致使現今的許多老師都不願意用全部的心力在學校裡面任教,因為任何一點點的小事都會被放大成老師有錯,難怪老師們只要年資夠了,大多早早退休回家吃他的月退俸。大家可以想想這樣的惡性循環,吃虧的會是誰?當然是孩子本身。可是,這些父母就偏偏想不通,繼續的變本加厲的要求,不管是教育單位、制度的設計,甚至於考試的方式都一再的強調參與,追求那表面或齊頭式的平等,殊不知,人生來本來就有愚、智的差別,硬要用方法去壓抑這種的差別,不過是自找麻煩而已。
近來,你可以看到多少父母為十二年國教的設計或制度在那裡抗議,要求各種他們自己認為公平的模式去走,更有建北的同學在串聯準備上街頭抗議,這些種種的舉措,你都可以看到這一代的父母與孩子的焦慮,他們為什麼這麼的焦慮,無非是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自己的路要如何走?將這些焦慮轉化作對制度的不滿,對社會不滿,對什麼事都不滿。我真的誠心的建議,現代的父母們能夠先看看自己,是否已經是適才適所,或僅是混口飯吃,而自己有多大的能耐自己最清楚,只要公平的捫心自問一下就可以知道,你自己的後代(孩子)是不是天才?很抱歉,這個世界上天才真的很少,所以也就不必煩心了。既然,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是凡夫俗子,那麼你又憑什麼要求你孩子的成就要超過你呢?如果,你己有了這樣的認知,我們就可以談下去了,因為你的孩子不是天才,不是先知,那麼我們就應該希望他快樂的學習與成長,去作一個快樂的人。所以,他能不能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取決於你怎麼幫他設定目標或可説是輔導他去設計目標的道路。最重要的是讓他自己也知道他的能耐,不要膨風,你是那塊材料就該做什麼用途,千萬不要與鄰居、同學相比,否則,就會像我們常說的人比人氣死人,而家長更要有同樣的認知,要不斷的告訴孩子,人生下來就有不同的才智與命運,不要強求,也不要鬆懈,能做到最好的努力就是你要的目標。因為未來的道路是孩子自己要走的,我們做父母的,不論你幫孩子作了再多的準備,總有閉眼的一天,從此以後,孩子還是要過他自己的日子,所以說,不論你給他準備了金山、銀山,還不如一技在身。至於如何一技在身,那就是為人父母者的另一項功課,但請絶不要把孩子的人生當成你的人生,否則,不但害了孩子也害了社會,能不慎重嗎?
- Feb 07 Tue 2012 11:39
心靈能否更環保一點
元宵放天燈,好浪漫,可你知它漂往何方?既使它燃燼仍有圓形鐵絲及中間的十字鐵絲不是掛在樹上,落在路上或溪谷,是不是汚染?更不幸的,如果未燃燼落入山林,燒掉一片森林,豈是我們所許的願?!
元宵放蜂炮,好刺激,多少人希望享受那種身歷其境的聲光效果,所以每年都有數十萬人擁入鹽水,致使炮城越來越多,今年有二百多座,誰知道明年會不會有三百座?可是,每年都有人受傷,有人眼瞎、有人耳聾,至於炮城花費更不在話下。
元宵燈會,每年都在不同地點舉行,可是各地為了拼觀光,一處比一處更盛大,放焰火、立主燈、發小提燈。沒有一個地方希望輸給別人,但卻不知道這麼做是花了多少銀子又製作多少的垃圾。
- Jan 17 Tue 2012 16:31
感歎沒有從是新聞事業
若干年前,我就跟蘭說,我很後悔沒有從事新聞事業,因為新聞事業幾乎是沒有成本的事業,只要你有足夠的人力、機具,絶對不會欠缺原料。因為你的來源就是新聞事件,而且新聞事件涵蓋之廣,不論是國際、國內、經濟、政治、敎育、社會、服飾、精品無所不包,也無所不能去報導。甚至可以自己發明新聞或創造新聞。
就拿這兩天為例,我們的總統大選才落幕的第二天起,你可以看到所有的媒體包括平面或電視、網路,無不開始討論或預測誰要接閣魁,誰又是副手,每天可以用掉五、六大版來分析加預言。至於反對黨又要如何東山再起,老、中、青又如何如何!想想,你們累不累啊?這些政治人物才打了少則三、五個月,多則半年以上的選戰,這時不論你是勝選還是敗選,記者是每天每時都盯著你,問的都是同樣的問題,而政治人物還不能生氣,否則就會被批成傲慢、不親民,同樣又是另一條好看的新聞評論。有時,我真想替這些人求求情,你們可不可以饒了他們幾天,讓他們休息一下啊!?可是,你回頭想想,如果記者饒了你,他們的老板會饒了他們嗎?沒了新聞,就沒了收視率,廣告就不來或訂報率就下降,公司會賠錢,記者就沒了飯碗。如此說來,這一連串的新聞食物鍊是無法打破的,那麼這些政治人物或名人們,誰叫你要從事這行業,只能看成是宿命了,不然你想怎樣?
- Jan 05 Thu 2012 18:53
是到了我們該出聲的時候了--論2012的選舉
我不是企業大老(所以也不是蔡候選人所謂的財團),也不是有錢人,只是一介平民,也是蔡候選人所說的站在她旁邊的人民。但我一直不願意在我的部落格上對藍綠做太多的著墨,因為我是外省的第二代,曾經在小時候被叫過"外省豬"的外省人。小時候,我也不懂為什麼要被這麼稱呼,問我父母,他們也不清礎,因為,我父親是軍人,所以,從小我們就生活在竹籬巴的眷村裡,可是,我是在道道地地的在台灣出生、長大,跟所有的閩南同學都一樣,但我們就是豬,為什麼?有任何一位閩南同胞可以説服我,我就接受這個說法。
雖然,從小就沒有太多愉快的經驗,但我們家卻與許多閩南的朋友相處愉快,像賣菜的阿華、水果小販的阿姨、麵包店的阿伯、修牙齒的陳哥哥等等。讓我從小就覺得不是所有的閩南人都一樣,有許多是很真誠又和藹的。這也是促成我娶了一位閩南老婆,當然在這嫁娶的過程中,那是一言難盡的,不過,也終於在我岳父睌年時告訴我太太,她是嫁對了人。至今,我也不怨我岳父,因為,在他們那一代是很難去接受一位外省人的。
說了這麼多,主要是想交待一下我的身家,並且說明一下為什麼我一直不願意在我的論述當中做太多政治或政黨的批判。就因為是有外省人的原罪,人家會認為我們有偏見。就像這次選舉,我已在前面多篇論述中表明了我的憂心,但有好多朋友都勸我,我們都己經六十幾歲了,不是退休也大概半退了,不管今年的選舉是誰當選,對我們的影響實在不大,所以又何必太認真呢?管他結果如何,我們每天還不是過同樣的日子。這些話聽起來是有道理,但如果仔細的去想,我們不能只管我們的這一代,而台灣的下一代要如何過呢?
坦白講,我並不是馬迷,而且與國民黨已失聯了有至少三十年了,我基本上也同意二黨政治,這樣才不會一黨獨大到像2000年時的國民黨,但最簡單的二黨政治是二個政黨的良性競爭,而不是凡事必反的在野黨與不計民生的政客們不斷的操弄人民,讓許多同胞並不能真正的瞭解事實真像,以達到獲得政權的目的。
- Dec 06 Tue 2011 10:48
你還來得及做的事 !
- Oct 29 Sat 2011 10:37
過勞死的學術界!所言值得思考!?
昨天世新頼校長在一項「新時代的大學定位與價值」的研討會上,以「台灣學術專業的困境」報告時指出,老師過勞死的情形越來越嚴重,真是「過勞死的學術界」。嚴校長指出,大學老師壓力愈來愈大,原本教學、服務和輔導學生的責任外、還要作研究、加教學等評鑑,還有升等壓力。在政府要求量化和績效指標的壓力下,大學變養雞場,老師成下蛋的金母雞。同時,賴校長也表示,該校有三百一十位老師,但從九十三年到今年,八年來有十六位老師罹癌或有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其中八人過世,來強調目前的學術界的壓力有多大。
以上,純屬引述報載賴校長的一番話,當然我也十分遺憾這麼多位生病的老師,甚至英年早逝,但我下述的分析,純是就事論事,並無對己生病或去世的老師有任何的不敬,在此必須先加以表明。
基本上,對這個標題「過勞死的學術界」,我認為至少有兩項的謬誤:
- Oct 28 Fri 2011 20:30
讚啊!職場生存課應推廣到各大學去!
今日報載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魏姓老師開「職場生存學」通識課,我看了以後,真為台北教育大學的學生高興。在未出校門之際,就有機會去接觸與體驗現實的工作環境以及競爭的壓力,著實是現代的年輕人所極需要的。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人是自身難保,所以大多的家庭都不願意多生小孩,因為實在負擔不起,有個笑話,現在生一個小朋友,其實是有六個大人在搶著抱:祖父母、外公、外婆再加上自己的爸爸媽媽,確實是六個人。你可以想想看這麼樣的寶貝小朋友要如何讓他從小就自立自強,恐怕也不能怪小朋友吧?!可是,當你書唸到某個程度,勢必要出社會來賺錢養家糊口,但從小就有六個聖誕老人在家𥚃伺候的小天使或小皇帝,既使你不斷的告訴他們,將來出入社會時,真實的環境將是如何的險惡與競爭,對他而言,實在是難以想象,認為你在"講古"。當有一天真的走入社會,那種適應不良的問題就會層出不窮,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這麼多宅男與啃老族的原因。就像前不久,我在我們大樓的電梯裡碰到樓上的某帥哥,問他為什麼上班時間還在家,他說他的老板不好,所以把老板開除了。這位小帥哥是某大學畢業,畢業後在台灣找事不順利,所以被送到英國去讀碩士,等到碩士畢業回到台灣,希望找個理想的工作,但似乎沒有幾天他就開除了老板,可想而知,他的職場生涯是何其短暫。我想這決不是個特例,而是目前不少台灣年輕人的寫照,因為他們無法接受真正職場內的現實面與他們的期望和認知差距實在太遠,所以無法接納與忍受,只有選擇離開。但是,他們卻忘了他們己到了要自立的時候,再不就業,將何以渡日?
當然,這位魏老師設計了各種職場的情境去訓練與刁難同學,主要還是要讓同學瞭解職場內的冷酷無情、競爭、同事間的爾虞我詐以及奉承上級的真實面像,讓同學在未進入職場之前就有了心裡準備,加上一些應付的方法,待進入職場後,不會有過大的失望(因為他的期望太髙、太空洞、與現實差距太遠。),這已達到這堂課的目的,沒有百分百,至少有了六、七成。在此,我們當然無法瞭解所有的授課內容,但建議魏老師還可加入EQ的加強,某些行為心理學的人性反應以及多請一些企業主或人事主管來演講,告訴同學何時何地應如何自處及保護自己,更增加同學對職場生存實務的理解,以驗證在課堂上所學的真實感。
- Oct 14 Fri 2011 10:56
你願意捐肝、腎給你媽媽嗎?
看了今天的報載有一位簡姓媽媽早年喪夫,與兒女相依為命,但因過份勞累,二十多年前開始洗腎,二年下來身體日益虛弱,兒女主動提出捐贈,但簡媽媽強力反對,她認為父母給孩子東西是應該的,怎麼可以從小孩身上拿東西?不過經過一對兒女的連哄帶騙才被説服,由兒子先捐了一顆腎給媽媽,但十二年後,再度腎衰竭,這次由妹妹捐腎,仍是花了一番功夫才説服簡媽媽。不料今年三月簡媽媽又因為肝硬化出現肺積水,醫生評估如果沒有人捐肝活不過八月,這對兄妹仍搶著要器捐,結果由妹妹在六月捐肝成功。但天不從人願本月七日簡媽媽因感染而過世,使這對兄妹的心願未能發揮作用而遺憾,但兄妹不捨的説,母親雖走了,但身上帶著他們的肝、腎,覺得好幸福哦!
這真是一篇感人的報導,首先,應該恭喜簡媽媽是上輩子做了什麼樣的好事,生得如此一雙好兒女。如果換成是你、我,作得到嗎?坦白説,我感謝我的父母沒有要我作這種決定的機會,否則,天人交戰必是難免的,而我也不敢説我作得到。因此,我很好奇簡媽媽平日是如何教育這對兄妹的,能在母親危急的時候,大膽的站出來為母親捐贈自己的器官。要知道任何的手術都有風險,從健康的人身上摘取器官已經有一層風險,再將器官成功的種在受贈者身上,又有另一層的風險,一般人是很難克服對這些風險的恐懼,否則,台灣一年數以萬計的冼腎病人家屬都能器捐,不但可以減少病人一週三到四次的洗腎折磨,也可為國家省下可觀的健保醫療支出。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孝順",但什麼是孝順?恐怕十個人就有十個人的定義,十種自認正確的方法,這也是現今這個社會的價值迷思!只有父母給子女東西,要向子女拿東西就是另一回事了,更不要説是器官。我們該如何去教育下一代能瞭解什麼是回饋,也就是當你向人家或社會取得某種幫助後,待有一天,你也有能力幫助別人時,不要吝嗇的向人伸出援手。能先讓子女瞭解這一點就不錯了,如此,整個社會就不會像現在的投機、功利與對立。至於器捐這種超級犧牲自我的情操,就只有期待後人慢慢的教育培養或自己每天多燒幾柱香,看看下輩子為人時能不能有機會碰到了。
- Sep 20 Tue 2011 20:19
再婚是為了誰?
今天看了聯副的一篇短文--再昏後的人生。初一看這個標題,我還以為作者是要敘述再昏後的幸福或快樂的分享,但實際卻差了甚遠,讓我看了後不自覺的想説什麼,可是又不知道該怎麼去表達,這種情緒讓我這一天都不舒服,最後決定還是把話吐一吐可能會高興一點。
先説一下這篇短文的大意是65歲的朋友在喪偶後,兒女各忙各的,在那習慣了四十年有老伴相陪的日子中,突然失去了天天相隨的伴,任誰都受不了,不禁經常老淚縱橫,甚至想隨老伴而去,但又放不下孩子。雖然他有時也想向兒女求助,可是他們也都三十好幾了,各有事業、家庭要應付,那有功夫跟老人家去找回憶。終於熬過了三年,他的這個朋友有了不一樣的想法,而當他宣佈要再婚時,兒女全部反對,每個孩子都不希望另一個女人闖進他們的家庭,大家認為如此會讓他們家庭更複雜,卻沒有一個人想到老父一個人的孤寂。直到他這朋友一再的向兒女們保證,他的再婚不會發生遺產等問題,經過了多次的協商,終於完成了第二次婚事。現在這位朋友已經85歲了,雖有了伴侶,卻慢慢失去了兒女心。他這朋友始終想不通,這一路走來,他仍然一心一意的把心思都放在兒女子孫身上,為何兒女卻離他越來越遠?一年回來不到幾次,匆匆幾小時就走了,而且家庭氣氛也不一樣了。他獨自引泣、感嘆,他一生不菸不酒,除了工作就是家庭,完全為了這個家而奮鬥,為何再婚後的人生卻變了調?!
我的第一個想法是先恭喜他現在己85歲了,如果沒有這次的再婚,搞不好他早就作古了,並且應該謝謝這位又陪了他十七、八年的偉大女士,想想一位已經68歲的老人(也許有人不服我説68是老人,但至少是位資深的壯年人了吧!),又不可能留遺產給她,她是圖謀這位老人家的什麼?為什麼要再嫁給他呢?就是我們常説的人、財兩不可得,何必找麻煩每天還要侍候這位老爺,想必他倆必有心靈相繫的地方,也可謂是真愛或真心的對待吧!想到這,我也真為他找得到這樣的女士,的確是上輩子修來的。
- Sep 05 Mon 2011 17:44
當你窮到只剩下錢,怎麼辦?
這是個什麼笑話?當我初次聽到有人這麼説的時候,我嗤之以鼻,但曾幾何時,我真的認為社會上有這麼一群人是如此在過曰子的。
如果你真的窮到只剩下錢,我告訴你怎麼辦:
首先在食方面:你可以採一些野菜來用錢當柴火來燒,如果蛋白質不夠就去山上抓野鳥或蛇,一起煮,自然就沒有營養不良的問題。
- Aug 12 Fri 2011 15:25
悲!林克孝的去世!
剛剛看電視新聞,説明林克孝先生的遺體已經被尋獲,而且已無生命跡象。看到這項報導著實讓人鼻酸,一個走在人生與事業尖端的菁英份子,就這麼離開了人世,是他們家庭的損失,公司的損失,更是他兩個幼子的損失!
人真有百百種,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嗜好,有人喜歡收藏、有人喜歡閱讀、有人喜歡音樂、歌唱,不一而足。但有一些人的嗜好就是比較冒險或刺激的運動或休閒活動,像賽車(當然台灣並不普遍)、賽舟或登山、衝浪,他們的驅動力來自於刺激的速度感或高度無法掌控的風險感,尤其像登山,有許多山友是越登越要向不可能的高峰或路徑去挑戰或克服,當完成那項任務時那種成就感與快感相信是外人所無法感受的。
基本上,我十分佩服林先生的毅力,為了一個傳說中的原住民少女失足的故事,而不斷的去找尋與追求那一條至今沒有人走過的古道,對他來說,可能自己已經感受到那種的不確定性,否則,怎麼會在前幾天蔡詩萍的專訪中,暗示自己有回不來的感覺呢?
- Jun 08 Wed 2011 17:11
台鐵老師傅一番話的省思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是我們從小到大聽長輩們的諄諄告誡,無非是要我們好好讀書,不要蹉跎時光,將來才能出人頭第。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又是怎麼回事呢?似乎這句話跟上面的説法是完全相反的。
如今年過六十,想想當年年輕的時候,長輩們或是我們的老祖宗們還真有智慧,對於有能力,包括有經濟能力,智能能力的人,就用前面的第一句話來鼓勵及刺激他。而對家境不好,又不夠智能的人,就用第二句話來激勵他,希望他既使沒有辦法把書唸好,這個世界還有太多的謀生方式,不必自行慚愧,也可以快樂的過一生。
- May 25 Wed 2011 17:37
"薪"情往事---人生系列(4)
今天報上看到台大校長寫給畢業同學的一封信,要同學不要只看"薪水"來找工作。我看了這篇報導 ,心有戚戚焉,回想我剛唸完研究所,當完兵後進入地球工業先在工廠作廠長祕書,後調回外貿課當課長,薪水約在一萬三仟元左右。待我28歲時離開地球,到另一家電子廠擔任業務經理,在應徵面談時,董事長問我要多少薪水,我第一個思考就是我一定要在一家有工廠作後盾的公司裡面來作業務,否則,純作貿易是很辛苦的。第二個思考是如果我有能力時,相信薪水就不會少,因為這是一家中小企業,所有的制度並不完整。所以最後我告訴董事長,我只不希望少於我原來的薪水,如果我表現的好,他可以自己看著辦。
結果,我到職的第一天,就幫公司解決了好幾件懸而未決的案子,有的是要延遲交貨,但客戶不同意,還有出錯了貨品等等不一而足的問題,經我與客人電話或TELEX的溝通,客人都接受了我們新的安排。因此董事長十分高興,我在第一個月的薪水就拿了二萬五仟元左右,這是在三十二年前,而且還配一部全新的福特的千里馬。另外,約九個月後,我就升任總經理。
我不敢説,每個人都有我的運氣,但我要説的是台大校長所鼓勵同學的話,大部分是對的,不過看報上説仍有不少同學嗆聲,説校長太偏向企業主,似乎在現今勞工人權高漲之下,也有一點道理。不過,我還是要奉勸新鮮人,當你從學校出來,你進入任何一個公司,你認為你能給公司帶來多少的貢獻度,公司要花多少的成本來培養你成為一位成熟的工作人員?一般説來,你夠聰明智慧,也許三到六個月後,有機會獨立作業,如果你不夠聰明,也許一年還不能獨立。因此,我們經常告訴新鮮人,你要待在一個公司至少要一年以上,待在應徵下一個工作時,人家才會認定你的經歷,否則,你三、二個月就換一個工作,一般的老板看到你的履歷嚇都嚇死了,他怎麼知道你會在他公司待多久,叫他如何錄取你呢?
- May 14 Sat 2011 11:42
大家做個有骨氣的台灣人
這是一篇我在這兩天收到朋友轉來的電子郵件,請大家先看看內容吧!
大家做個有骨氣的台灣人
演藝圈中有位的藝人崔佩儀,她的先生是一位韓裔美國人,叫SAM,
SAM 的腦子裡其實是標準的白人思想,他的看法令人反省:
有一次,他在 吳淡如 跟 謝震武 的節目中,說了以下的話:
"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你們台灣人那麼愛看韓劇,那麼愛用韓國的東西,
在家我是一定不看韓劇的!
當場來賓不解,問他為何?
他答道:"因為在韓國,政府規定電視跟廣播是禁止撥放台灣的節目,還有台灣的戲劇!
- May 05 Thu 2011 15:55
媽媽的徬徨(1)---人生系列(3)
昨晚跟蘭一起去吃晚餐,在路上碰到鄰居阿雪的女兒,這小女生是我們看着長大的,如今也已為人母,兒子已經國二了。她很特別的要求蘭跟她抱抱,然後就向我們提出她的困擾,她說她不知道要怎麼辦,因為她兒子在學校被老師打電話到家裡來告狀,說他小朋友上課不專心,常常在看別的書或若有所思,而且不是某一科老師打來,幾乎科科老師都在説同樣的問題。
她説,他先生問了小朋友為什麼,小朋友說他是一邊聽課一邊在做自己的事,不過她補了一句,她小朋友的每科成績都在標準之上哦!我真的很想告訴她,既然妳認為小朋友的成績還在標準之上,那麼妳有什麼好煩惱的呢?妳乾脆回老師説,今後你們都不要管他,因為他是天才可以一心兩用,所以不要再來告狀了。顯然她自己知道,這件事有某些地方不對,否則為什麼憂心忡忡呢?
我告訴她,成績並不是重點,行為才是重點:
1,你們先不要罵小朋友,因為這個年紀的小孩最不喜歡人家來家裡告狀,雖然告狀的是老師,他也會覺得被出賣了。
2,應該好好的跟小朋友溝通,這不是他坐在旁邊被你唸,而是確確實實的互相交心的談。他在上課時在看什麼書?為什麼要在上課時看,因為一個國中生已足以瞭解在上課時的規矩,是不能看別的書的。當然,他可能會給你很多瑆由來支持他的錯誤行為,這時爸媽就必須讓他知道或充分的認知自己行為的差錯而去修正。當然,這個説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沒那麼容易,像他如果提出是老師教的不好,這時家長要怎麼辦?我們不可能去教老師怎麼教吧!你可以問他,ok!你可以接受這種説法,但是到底小朋友是以什麼角度去批判老師的教學呢?是他都聽不懂,還是進度太快、太慢。不論小朋友有任何的理由,父母都必須想岀方法來與他討論,如何去改正他的這項錯誤的行為,絕不因為他考試的成績尚可,就遷就他的説詞。
3,要問他上課時在想什麼?是某某女生,青春期的小朋友是難免的,這時父母必須告訴他,想女生是正常的反應,只是時間與場所不對,因為上課時唯一應該做的是用心聽講。另外,如果你夠幸運的話,他可能會告訴你是某些的家庭因素,像父母吵架,弟妹兄姐行為的偏差,或父母對兄弟姐妹的不公平,總之,如是家庭因素,那麼父母必須共同去面對,是最容易解決,也最不容易解決的。
4,如果,用盡了上述溝通與講理的方式,仍然無法讓小朋友對自我的行為認知產生出認同感,這時,就必須用實証的方法來打破他的説法。你可以用他告訴你的情境,去作實驗,讓他一邊看一本書,你一邊讀或教另一課程的內容,不需太久,只要十幾二十分鐘後,對他做實際的測驗,看他對自己看的書與你在旁教的書他吸收了多少?我決不相信他真的是天才,可以一心二用,而全部答對你的問題,這時,你就充分証明他上課是不可以一心二用的。重要的是要讓小朋友心服口服,這樣才有機會對他的偏差行為作全面性的修正。
5,當然,父母也必須瞭解,就算小朋友己充分了解了自己應該專心上課,你也不要想説從明天起他就會全部的改過來,你仍然要不斷的鼓勵與老師保持聯繫,待這項偏差行為全數改正為止。
- May 03 Tue 2011 20:30
我們是否應該多聽聽自己內心的呼喚?
也許你從來就沒想過,來聽聽自己內心的呼喚,也一定有人問,何謂呼喚?又呼喚什麼?為什麼要呼喚?
我想問一下,當你看到一個小朋友在翻垃圾桶,看起來是想要找吃的,你有什麼感覺?你第一個想法是怎麼會有父母這麼不負責任,讓小朋友在外面翻垃圾,進而你可能會好奇或雞婆的去問這小朋友是出了什麼事,而使得他需要翻垃圾桶,而當你聽到小朋友告訴你,他因為種種原因已經三天沒吃飯了,相信一個心智正常的人,一定會覺得他很可憐,既使你不是有錢人,你也可能會掏出個幾十或一百塊,給他買點東西填填肚子。你說這是為什麼?同情心嗎?要有同情心之前,我們也必先有同理心,何來的同理心,說白一點就是你內心在呼喚你,告訴你應該去好奇的去管這檔子閒事(告訴你,保證有人會覺得你是在多管閒事。)而你去管了以後,到你掏錢買東西給他吃了,你也許仍會擔心他明天怎麼辦?以後呢?
以上,只是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在現在這個社會有太多的人是不去作善事的,他把自己的心門關上,一切社會上發生的大小事都與他無關,每天汲汲營營的過他的日子,賺他的錢。一切現實的社會問題都與他無關,他只自私自利的過他的曰子,像我們常說的良知良能都被蒙蔽了,不會在他身上發揮任何的影響。
其實,我們在每天只要空出個五到十分鐘,靜靜的對著自己的內心說說你為什麼在今天會決定做這件事,而沒有做那件事。你慢慢的就學會了傾聽自己,然後與自己對話,不論你做了什麼事,只要不是傷天害理,違背法律,沒有任何的對錯可以評斷,重要的是你是否有按照你內心的呼喚在做決定與表現。而真正到了最後,你就能更接近所謂的良知良能。在這裡,我也必須強調,沒有一成不變的良知與良能,會跟隨著你的知識水準,所得水準在改變,但只要是良知良能它就是好的表現,也就是在乎的那一顆心而已。不管你今天是幫助別人十塊錢,但你己盡力了,與企業大亨捐一億是一樣的,不因金額的大小而貶抑你的人格或捐獻的這項義舉。每天的面對自己,把它當成我們人生的一項功課,相信你再也不會為了臉龐的美醜而困擾,因為你的心最美,你的皺紋就是你的智慧,你也再不會計較你的名牌包是否是最新款的,因為那不過是個裝東西的工具而已。
我這麼說,也許有人以為我要大家都看破紅塵去修行算了,其實,沒有那麼嚴重,只要你有做人生的功課,你內心的呼喚就會不斷的告訴你,什麼是對,什麼是好,我們也就會不斷的向著對與善去前進。這個社會如果人人都做一分,各位可以想想將會是多麼的和諧與寬容。不要吝嗇每天的幾分鐘,多聽聽內心的呼喚,看看它告訴了你什麼善良或美事,正需要你去實現呢?!
- Apr 25 Mon 2011 23:00
讓我們學習"如何輸"---人生系列(2)
話說我在人生系列(1)中,告訴了各位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會有多少的陷阱,讓人無法自我認識,自我內省,以致於在做基測、學測階段的自我定位出了問題。多少人會問為什麼?因為你期待的結果與你現實的結果,誤差到你無法想像。
以我自己為例,各位從我的人生系列(1)中,可知我在任何階段的學校教育中,都幾乎是名列前茅,包括大學與研究所,一直到當兵時,我都在某管理學校擔任少尉教官,而所教的學官最少也是上尉到上校都有,為了避免尷尬,我們上課時,特准我們穿著便服。所以,除了在大學聯考中我未考上第一志願以外,一直到當兵時都是極為順利的。
其實這麼說也不全對,因為等我當完兵時,連找事都是極為順利的。就因為蘭到地球公司(一家膠帶製造廠)應徵,我陪她去,有緣跟董事長聊聊天,結果我一退伍,立刻被地球公司延聘為工廠廠長祕書,其實廠長當時就是董事長自己兼任的,我在工廠待了大概六到九個月,突然,董事長找我,告訴我要把我調回公司外貿部當課長,我還記得當時外貿部除了我之外另有兩位女課長,好像一位是台大國貿,一位是政大,什麼系我記不得了。而當時的外貿部沒有經理,是由一位黃副理領軍,基本上,黃副理與董事長有一些遠親的關係,所以在他台中商專畢業後,就由董事長支助到美國直攻碩士,黃副理是一位非常smart(我很難去翻譯這個字)的人,應該是經過二、三年後,就學成回國,替公司掌管外貿部門。而黃副理的用人哲學是1,女生,2,台、政大畢業。所以,當時我進公司時,外貿部除了一位辦押匯及退稅的男生外,我是唯一的男業務。還記得,第一天上班,我就請我屬下的小姐拿一張信用狀L/C給我看,等了一下,我好像看到她拿了一張破破的一張紙放在我桌子上面,但我並未仔細看,心想這個小姐也真大膽,本課長要她拿個信用狀,居然給我拖三拉四的不給,立刻擺岀我的威嚴,質問她為什麼還不給我,結果她說桌上那張不就是嗎?立刻全辦公室的人都笑了,這時我真想找個地洞鑽進去,丟臉極了。因為,在大學,北我沒有修國貿實務,也沒看過這種書,真不知道信用狀長得什麼樣子,憑想像,它應該是像一張獎狀一樣,甚至右下角還應貼一個小的紅色圓形緞帶,那裡知道信用狀不過是一張破爛的覆寫紙張而已。
隔天,黃副理叫我回一封信給一個客戶,向他解釋我們無法準時交貨,同時請他修改信用狀,結果,我用了大半天終於完成這封信,就交給副理去審核並簽字,不到五分鐘,副理從房間走出來,當著大家的面對我說,鄒課長,你這封信是一封談戀愛的信(love letter),不是一封生意的信(business letter),當場所有的人又都笑翻了。當然可想而知,我的臉色是多麼難看,當時我覺得副理真的太過份了,何必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前,讓我無法下檯,也太不通人情了。不過,當天下午下班時,副理叫我留下來,跟我面對面的溝通,他向我抱歉,他今天也許有點過份,而沒有給我留一點面子,但他說他瞭解我從小到大都很順利,一再的都是贏家,從來就沒有輸過,但是,人生在世是不可能全贏的,一定要學習"如何輸",而且要承認輸,認識輸,才能從輸中站起來。坦白說,剛開始,我並不服氣,我為什麼要學習輸,因為輸是挺丢臉的,我無法平心靜氣的接受輸的事實。不過,我這不服輸的個性又再次的發揮。每個星期六外貿部是不上班,我就留下來,把以前的客戶檔案拿出來看,看那些business letter都是怎麼寫的,甚至好的詞句就把它背下來,自己再默寫,同時,也去參加國貿信用狀等的研習班,不出三個月,我不再寫love letter,也對國貿實務全盤瞭解,這時,我的屬下,同僚,副理,沒有一個人再敢取笑我了。
我為什麼要把這個故事說出來,就是要告訴所有好強的人,要去學習怎麼輸,如何輸,有時還要故意輸。當然,這些道理到年紀越大就越能體會,如今對現在參加基測、學測的同學們是不可能全部都能領悟的,但我只想告訴你們,一次的輸,決不是永遠的輸,當你知道怎麼輸的時候,其實就是另一方次贏的開始。不承認輸,並無法改變輸的事實,但承認輸,就不怕輸,反而不會永遠的輸。也許這些話,對一些同學來說有點太哲學,但我可以誠心的告訴各位,這位黃副理的一句話,讓我一輩子都受用,也感激他在我那麼年輕時,就點醒了我。希望所有的同學與家長在這學測、基測的時刻能好好體驗這句話,輸了,就輸了,不必事事都要作贏家。以後,贏的機會還多的是,但不認輸只會增加自己的痛苦,一直在牛角尖裡打轉,不僅傷心,也很傷身呢!願我們共勉。